【全球新视野】银行业年报观察:净利润提升但净息差承压
进入3月下旬,A股进入年报公布的高峰期,多家银行公布了2022年年报。
(资料图)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已经公布了2022年年报的银行净利润总体都有所提升,但显示存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净息差这一指标却不容乐观,在“服务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净息差在全面收窄。
净息差是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净息差越高代表银行存贷业务盈利越强,净息差越低表示银行存贷业务盈利能力在减弱。
股份制银行中最早公布年报的平安银行2022 年主营业务收入 1798.95 亿元,同比上升 6.21%;归母净利润 455.16 亿元,同比上升 25.26%。虽然平安银行2022年业绩整体朝正向增长,但净息差较2021年有所收窄。2022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为2.7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净息差下降主要因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净息差不断承压。
招商银行的业绩同样不俗,2022年净利润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1%,但同样也难以逃脱净息差下滑的命运,2022年净息差2.40%,较2021年下滑0.08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的重点策略是要“做强重资本业务,做大轻资本业务”。目的是应对净息差收窄,增加财富管理业务和收费,降低重资本业务的风险,提升穿越经济下行周期、利率下行周期的能力。
中信银行2022年的净利润增速同样达到两位数,为621.03亿元,比2021年增长11.61%,但该行利差及息差有所收窄。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97%,比2021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新发放贷款利率“随行就市”,跟随市场出现下行的趋势,但今年已经出现了触底的迹象。对于按揭贷款的重定价,谢志斌也表示,客观上对零售营收形成一定压力,但这个压力在可接受、可消化的范围。对于今年息差走势,谢志斌坦言,从全行业角度看,2023年银行业净息差整体仍将处于下行通道中。
光大银行2022年净利润399.96亿元,同比增长3.60%,与以上三家银行相比净利润增速是最小的,这与光大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大有一定的关系。光大银行2022年净息差为2.01%,较2021年的2.16%下滑了0.15个百分点,明显差于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从近两三年来看,光大银行持续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减费让利,资产端的收入应该说也是下降得比较快的,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一个大的趋势。
对于未来净息差的走势和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近日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谢永林表示,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趋势不可逆,商业银行应对净息差收窄要双管齐下:在稳息差方面,要多途径压降负债成本,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资产不良率;在增加非息收入方面,要提升财富管理等中间业务营收占比,强化投行业务。
标签: